做科研,学分析,就上凌波微课!
学生信

学生信

Learn bioinformatics

微课云教程
软件实操
数据库注释
数据上传
在线绘图
Prokka是一个原核基因注释工具,可以快速注释细菌、古菌和病毒基因组,并能够生成GenBank、gff等标准格式的输出文件,能够找到并注释基因组上存在的特征(包括蛋白编码区域和RNA基因,如tRNA和rRNA)。
Stamp差异分析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组间差异分析,比如微生态研究中的物种分布及丰度差异、转录组研究中的基因表达差异、宏组学研究中的功能差异等等。
科研绘图配色用的好,数据清晰又明了。凌波微课图片色系提取工具,让大家在中意的图片中获得好看的配色。工具只需上传图片就可以获得图片中的相应色号,不需要繁琐的代码就可以快速完成,简单方便还好用,结果图更炫酷、亮眼
这些表格我全都要!——多表格合并工具
划过显示屏的仙女棒是线性回归方程的线
引物设计不用愁,快速获取有门道~
“想切哪里切哪里”它就是这么好用!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简单易学的混池测序——DeepBSA:动植物复杂性状定位新方法
DNAMAN系列专题:序列分析比对及拼接
有手就会的DNAMAN教程第一期来啦!
超好用的在线注释网站——Rast(二)
超好用的在线注释网站——Rast(一)
TBtools系列课程——SeqLogo绘制方法
AI软件实操教程(三):科研论文流程图绘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CDB转运蛋白数据库在线注释
ARDB是最先整合了各种微生物中抗药基因的数据库
毒力因子数据库VFanalyzer在线注释实操
BacMet:抗菌杀生物剂和金属抗性基因在线注释
anitSMASH: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预测与注释
蛋白结构域如何分析?试试Pfam在线注释
CAZymes在线注释——给你的基因一个功能分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物种单个基因序列上传NCBI
Filezilla软件FTP数据传输教程
物种基因组组装数据上传GWH公共数据库
组学原始测序数据上传GSA公共数据库
数据库的那些事儿
菌种鉴定序列上传NCBI,so easy!
手把手带你搞定微生物基因组上传NCBI!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教学干货-FUNGuild对真菌功能预测!
CGView更新啦!给你一个定制化的基因组图谱
带你轻松搞定宏组学iPATH交互式Pathway分析
进化树终结版——iTOL的美化法则
SnapGene带你自定义绘制小基因组图谱
CGView——给你一个定制化的基因组图谱!
WebLogo--高颜值Seqlogo图,我也会做!
上一页 1 下一页
聊科研

聊科研

Talk about scientific research

单细胞转录组实操系列课程(七):基因集富集分析
单细胞转录组实操系列课程(六):组间差异分析及可视化
单细胞转录组实操系列课程(五):细胞类型注释
单细胞转录组实操系列课程(四):多样本整合分析
单细胞转录组实操系列课程(三):单样本分析
单细胞转录组实操系列课程(二):各种输入文件的读取方式
微生物组多样性研究之三代16s rDNA全长扩增子
上一页 1 2 3
...
下一页
云讲堂

云讲堂

cloud class

LorMe云讲堂精彩回放

第44讲  刘小京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博士、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科学院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主任、盐碱地生态修复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主要从事盐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与示范工作,包括盐碱地改良与利用、咸水安全灌溉和盐生植物开发利用等。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承担国家97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50余项。发明了咸水冬季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技术,创立了基于秸秆深埋隔盐的盐碱地快速增产技术,探索了盐生植物适应盐渍环境的机理,评价了盐碱地改良的生态效应,形成了“适盐用盐,以盐治盐”的盐碱地高效利用模式。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2016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
第43讲  袁志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PI;兼任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委员会委员。2014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杰出青年称号、2016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17年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18年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2020年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森林土壤微生物)、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等。
第42讲  钱海丰
博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JSPS研究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环境与生态毒理学研究。应用目前主流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并结合组学概念,从基因、蛋白、个体及群落结构等多个层次,系统分析农药等污染物对植物的毒理及其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响应机制,了解胁迫环境下根际微生物群反馈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网络,阐述污染物-植物-环境微生物的三极关系。相关成果发表在The ISME Journal、Microbiome、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 Microbi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期刊。任浙江省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Soil EcologyLetters编委。
第41讲  刘杏忠
南开大学杰出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现任国际菌物学会执委,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亚洲菌物学会主席、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菌物学会“戴芳澜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长期从事真菌进化生物学及微生物组研究。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十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第41讲  刘杏忠
南开大学杰出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计划”。现任国际菌物学会执委,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亚洲菌物学会主席、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菌物学会“戴芳澜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长期从事真菌进化生物学及微生物组研究。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十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第40讲  姚槐应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以城市-城郊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为核心,解析土壤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过程之间的耦合机制,研究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物转化的微生物机制及其调控途径,研究成果获得首届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及宁波市科学技术奖励。在Nat Commun, Environ Microbiol, Environ Sci Technol, Soil Biol Biochem等国内外相关领域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累计被SCI引用4000余次,论文引用率在相关科学领域进入世界前1%行列。担任Agr Ecosyst Environ, Front Microbiol等期刊副主编或编委,浙江省城市环境过程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兼职。
第39讲  罗煜
浙江大学副教授,本硕博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土壤系,一直从事土壤有机质研究,试图理解土壤微生物对碳过程的驱动机制,以第一或通讯发表论文27篇(近九成发表在中科院一区),ESI高被引论文5篇(单篇最高引490次),担任《应用生态学报》、Biogeosciences、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等期刊编委。
第38讲  徐凌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入职中国农业大学。主要从事植物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和功能研究,挖掘微生物组与宿主植物间的互作关系,探究根系、叶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宿主逆境抗性、养分吸收以及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功能,探索微生物组促进植物生长的潜力。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PNAS (2018、2020)、Microbiome (2021)、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9) 等学术期刊。
第37讲  梁玉婷
博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士、博士,University of Oklahoma访问学者、博士后。从事土壤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农田土壤微生物组功能与稳定机制方面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我国不同气候带典型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碳氮耦合转化、地力提升功能的演变规律等。近年来在ISME J,Environ Sci Tech,《土壤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担任《土壤学报》、Soil Ecology Letters等编委,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质量标准化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土壤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
第36讲   杨云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第35讲  李荣
博士,教授、博导。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目前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传病害防控、土壤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植物互作机制等方面研究。
第34讲  刘洪伟
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长期致力于免耕农业,植物微生物互作用和昆虫肠道微生物方面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农业微生物与植物,昆虫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利用微生物促进可持续发展农业。从2017年开始,在西悉尼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其研究的利用ACC改良盐碱性土壤方法在澳洲境内获得了广泛关注和报道。先后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Trends in Ecology &Evolution,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New Phytologist,Geoderma 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担任Journal of Sustainable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期刊编委。
第33讲  吴永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第32讲  张俊伶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31讲  蔡鹏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
第30讲  时玉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及其生态功能。重点关注大尺度下极端环境土壤与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制作土壤微生物分布图、预测其动态变化,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模式,挖掘土壤核心菌群的生态功能。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科技部全球气候变化重大专项,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等项目。
第29讲  王建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水域微生物生态学与全球变化。在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领域开发了新的研究方法并取得原创性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icrobiome、ISME J、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Ecography等国际期刊,获发明专利3项;被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PNAS等期刊论文引用。获得Publons同行评议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任中国生态学学会淡水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Functional Ecology等期刊编委。
第28讲  杨军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内陆水体生态学研究,重点研究浮游生物群落时空格局、演变过程和调控机制;承担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福建省等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厦门市杰出青年基金和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ISME J、Microbiome、Water Res、Environ Int、EST等环境与生态领域发表SCI论文89篇,对浮游生物稀有种的研究结果入选ISME J高引用论文。担任福建省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淡水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湖泊分会理事。担任Microbiome、Environmental Microbiome、European Journal of Ecology、Scientific Reports、《水生生物学报》和《湖泊科学》编委;Divers
第27讲  黎绍鹏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和微生物的构建机制。尝试从群落生态学经典理论出发,阐明群落演替、生物入侵和生境片段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目前主要以杭州千岛湖作为模系统,研究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岛屿生物地理格局和内在驱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cology Letters (3篇)、The ISME Journal (2篇)和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篇)等生态学经典期刊,担任Journal of Plant Ecology编委。

LorMe云讲堂精彩预告:

敬请期待!


LorMe云讲堂往期精彩回放合集

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五季精彩回放‍   第五季讲师:褚海燕、李香真、黎绍鹏、杨军、王建军、时玉

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四季精彩回放‍   第四季讲师:吴纪华、李琪、刘满强、陈迪马、赵杰、蒋瑀霁

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三季内容回放        第三季讲师:蔡祖聪、白洋、张瑞福、陈桃、王二涛、孙波

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二季精彩回放     第二季讲师:马迎飞,韦中,张全国,陈林兴,王光华,何俭

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一季精彩回放     第一季讲师:邹建文,焦硕,牛犇,马斌,邓晔,高程

LorMe云讲堂国际版精彩回放

LorMe·国际讲堂第十七期
Søren Sørensen
LorMe·国际讲堂第十六期
Djordje Bajić
LorMe·国际讲堂第十五期
Rolf Kümmerli
LorMe·国际讲堂第十四期
Rolf Kümmerli
LorMe·国际讲堂第十三期
Francisco Dini-Andreote
LorMe·国际讲堂第十二期
Ines Mandić Mulec
LorMe·国际讲堂第十二期
Ines Mandić Mulec
LorMe·国际讲堂第十一期
Omri Finkel
LorMe·国际讲堂第十期
Ville-Petri Friman
LorMe·国际讲堂第九期
Klaus Schläppi教授
LorMe·国际讲堂第八期
Ashley Shade
LorMe·国际云讲堂第七期
Paolina
LorMe国际云讲堂第六期
Philippe Vandenkoornhuyse教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肠道论坛精彩回放

钟山肠道讲坛第11期-王军军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副院长,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动物营养学分会猪营养专委会主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无菌动物专委会副主任,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担任Animal Nutrition副主编、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执行主编、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编委。
钟山肠道讲坛第10期-李志鹏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钟山肠道讲坛第10期-李志鹏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钟山肠道讲坛第9期-刘永鑫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研究员,iMeta期刊执行主编,宏基因组公众号创始人
钟山肠道讲坛第8期-王倬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化学生物工程前沿交叉研究部副主任
钟山肠道讲坛第8期-王倬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化学生物工程前沿交叉研究部副主任
钟山肠道讲坛第7期-王修启
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钟山肠道讲坛第6期-付云贺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授,博导。吉林大学唐敖庆领军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
钟山肠道讲坛第5期-陈连民
博士,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江苏特聘医学专家。
钟山肠道讲坛第4期-陈卫华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山肠道讲坛第3期-邱强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钟山肠道讲坛第2期-梁冠翔
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
钟山肠道讲坛第1期-朱伟云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部主任委员、教授,江苏省消化道营养与动物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动物消化道基因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动物消化道营养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上一页 1 下一页

肠道论坛精彩预告

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lingboweike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凌波微课
公众号,马上关注我们吧!
关注后回复“入群”,加入凌波微课交流群,参与我们的课程
和课下交流,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哦~
扫码入江湖,群内有知己!
做科研,学分析,
就上凌波微课!
小助教-凌博士
小助教-凌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