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王光华
1966年生,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研究员,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细菌病毒多样性及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近百篇,4篇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SCI论文引用1500余次。担任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黑龙江省微生物学会和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噬菌体组专委会委员,担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生态学杂志》、《作物与土壤》和《生物技术通报》等期刊编委。 第10讲 陈林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主要从事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微生物及其噬菌体的多样性和功能研究,包括进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大噬菌体研究。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Microbiology,Genome Research,ISME Journal,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mSystems 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并在Nature 和 Nature Microbiology 等杂志上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引用1200+次(H-index = 14)。担任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审稿编辑,并为 ISME Journal 等多个杂志审稿。 第8讲 韦中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首批托举人才工程计划,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项目资助。长期从事微生态与根际健康研究,开展根际微生态与土传病原青枯菌入侵相关工作。发现根际菌群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决定着作物土传青枯病的发生,并建立了根际菌群调控的技术途径;揭示了菌群间形成相互竞争的制衡关系有利于抵御病原青枯菌入侵,阐明了微生物铁载体介导的根际细菌与病原青枯菌互作对作物健康的影响机制,并建立了高效预测抑病能力的菌群竞争互作网络模型,为根际菌群调控指明了方向和技术途径;创建了“引入竞争”和“精准靶向”的根际菌群生态调控策略,为田间根际菌群调控和防控土传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途径。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mBio(2016)、Trends in Plant Scien 第7讲 马迎飞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合成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纽约大学医学院从事人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HMP) 相关项目的研究。2015年加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组、噬菌体组、噬菌体合成生物学以及噬菌体防治耐药菌的应用研究。目前实验室承担国家各级研究项目包括:国自然面上、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深圳市学科布局、技术攻关、孔雀团队等。近五年研究成果发表在Microbiome、Journal of Virology, Front. Microbiol, Scientific Reports 等国际期刊。 精彩回放 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五季精彩回放,牛年我们继续相约! 第四季讲师:褚海燕、李香真、黎绍鹏、杨军、王建军、时玉 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四季精彩回放,第五季如约而至 第四季讲师:吴纪华、李琪、刘满强、陈迪马、赵杰、蒋瑀霁 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三季内容回放,第四季精彩继续 第三季讲师:蔡祖聪、白洋、张瑞福、陈桃、王二涛、孙波 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二季精彩回放,第三季即将出炉 第二季讲师:马迎飞,韦中,张全国,陈林兴,王光华,何俭 凌波微课|LorMe云讲堂第一季精彩回放,第二季即将出炉 第一季讲师:邹建文,焦硕,牛犇,马斌,邓晔,高程 |